所见墓葬包括竖穴土坑墓与瓮棺葬两类,大都为东北—西南向,均成排、成组分布,相互间少见叠压打破关系,显然是事先规划所致,说明当时存在专职管理墓地的机构。
在此处墓地之中,瓮棺葬居于中部,被土坑墓环绕,排列方式独具特色。依墓室面积差异,可将土坑墓分为大、中、小型。其中小型墓数量最多,中型墓次之,大型墓仅一座。所有墓葬几乎都不见随葬品。小型墓规模均较小,仅能容身,少有葬具痕迹;中型墓多长2米、宽1.2米左右,一般可见葬具朽痕。如此墓葬规模差异,显示出周家庄龙山社会存在清晰的等级差异,体现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分化。
▲集中分布的中型墓
▲集中分布的瓮棺葬
从聚落动态发展的角度看,周家庄早期聚落的分布范围并不大,主要限于遗址中南部地区。至晚期阶段,遗址范围急剧扩大,向北扩展至崔村及左近区域,地表遗存分布范围超过400万平方米。象征着公共权力的大型环壕也在晚期形成,标志着周家庄遗址成为了一处大型中心聚落。
周家庄遗址作为我国新?器时代最?的遗址之一,对于研究晋南乃?整个中原地区??时期的丧葬制度和社会发展状况都有?常重要的意义。
清凉寺遗址:体现阶级分化的重要遗址
2003年—2005 年,??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清凉寺史前墓地进?了科学发掘,共清理墓葬 355 座。墓地年代为距今约4300—3800年前,墓地可分为四期,其中最主要的?化遗存分属第?、三期。
▲芮城清凉寺史前墓地航拍
第?期墓葬以家族墓为主,所有墓葬的规模均较为接近,男?成员构成?例合理,墓地基本格局清楚。有专家推测这?埋葬的是居住在清凉寺东?坡头?带的部族居?,这些?可能专?从事?盐外销。
第三期墓葬?情地破坏掉本区域内原来已有的坟茔,并重新设计了完善的墓葬排列?案,是?种明显的侵占?为。墓主?皆为成年?,男??例为 8:2,有专家推测这是?个设在附近、以男性为主、以销售?盐为职业的机构或集团的集体墓地。他们驱逐了第?期墓主?的后代,执?了?种新兴的制度。
墓葬是社会制度的缩影,墓主人生前的生产、生活、思想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墓葬当中。
清凉寺史前墓地扼古中条山南北交通要冲,是联结食盐产地与黄河渡口的中转站。清凉寺墓地的主人生前因地制宜,可能从事与食盐销售有关的特殊职业。墓地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出一个特殊群体发展、崛起、衰落的过程。
▲发掘出土的玉石器
其墓葬形制、随葬品多寡、殉人、玉礼器等表现出的社会阶层分化,是当时周边各种文化因素和理念在这里汇聚的结果,反映出中原地区正在发生一次大规模的文化变革,整个中原地区正在走向文明时代。
碧村遗址:首次在晋西高原发现的龙山时期石城
2014年10月至11?,??省考古研究院对碧村遗址进?了?次调查,初步确认了碧村遗址具体位置,以及小玉梁为该遗址一个核心区域。
▲碧村遗址处的石砌房址、围墙及墩台
2015 年至2017 年,经国家?物局批准,??省考古研究院对碧村遗址开展了持续性的考古发掘,进?步确认其为??晚期的?座?城聚落。
碧村遗址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,多见于灰坑中,以夹砂灰陶居多,泥质灰陶和褐胎黑皮陶次之,可辨器形有鬲、敛口斝、管流盉、蛋形瓮、高领罐、粗柄豆、大口尊等。
▲双鋬蛋形瓮
▲高领罐
相关推荐
- 中国这十年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|中国成为图书、电视剧、动漫等领域世界第一生产大国
- 【2022打卡中国】外国网红走进运城万荣 感受黄汾交汇处的独特魅力(视频)
- 【2022打卡中国】外国网红走进大美运城 感受黄河文化魅力多姿
-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|用胡同留住古都
- 在希望的田野上 | 我国绿色发展按下“快进键” 生态文明建设进入“快车道”
- “千年古渡”觅乡愁
- 长城评论 | 环境也是民生,蓝天也是幸福
- 2022年中策划·笃行向未来 以古鉴今以史育人 看总书记的“人文之约”
- “中国之治”的全球治理意义
- 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总体进程(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)
- 商务部等部门出台意见 28项任务举措推动“文化出海”
- 中央文明办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“中国好人榜”
- 张国臂掖的张掖
- 【MG动画】今“夕”何“夕”——古人这样过七夕
- 【走进国家版本馆】杭州国家版本馆:文化地标尽现“江南韵味”